11月13日下午🚣♂️,门徒平台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在臨港校區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復旦大學校長楊福家應邀作《夢想、機會、奮鬥》主題報告。黃有方校長⏬、金永興副校長及1000余名在校研究生和導師代表參加報告會👮🏽♂️,報告會由校研究生部主任王國華主持。
黃有方校長在致辭中強調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是高校的使命和長期的任務,要通過加強宣傳教育⚒,正確引導廣大師生養成科學精神、堅守科研誠信👂🏻、遵守學術規範、堅決抵製學術不端行為🙅🏿。黃校長代表學校感謝楊福家院士對海大師生的關愛,希望廣大師生認真學習楊院士的報告🈹,傳承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學風和品質,特別希望廣大研究生要通過學習🧑🏿🦳,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邁好人生的每一步。
楊福家院士以《夢想、機會、奮鬥》為題🚰,結合自身經歷🤜🎱,與研究生們暢談十點體會。他引用1828年的《耶魯報告》😵,指出“做人第一,修業第二”🦹,這是世界上任何一所優秀大學的基本準則🧑✈️,而“誠信第一”則是做人的第一要素。他以典型的事例,告誡廣大青年學子要樹立學術誠信意識,認真遵守學術規範🤶🏽,不僅要在專業上出類拔萃,更要在品德上高尚出眾☂️。
楊福家表示🍊,“人的頭腦不是用來填充知識的容器,而是等待被點燃的火種。”能不能發現、點燃自己心中的火種取決於多種因素🖖🏻,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在學校裏學習🕡,增長智慧比增長知識更為重要。一名出色的研究生🏊🏻,要有自信;要學會發現自我,學心增智;要珍視機遇,扒住機遇;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放棄,要實現夢想,就要勇於面對困難和挑戰。
在談到在學術的道路上需富有質疑精神時,楊福家說,科學紮根於討論,學問的關鍵是學會“問”🙌。他引用亞裏士多德的話“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𓀋,倡導大學要積極為學生創建爭論、討論的環境。“學問學問,不是學習如何答問題😘👴🏻,而是學習如何問問題。”楊福家認為,一流大學的標誌就是“這裏改變了我一生”,就是怎樣讓每個學生充滿自信、富有創新精神🙇🏿♀️。他強調,任何學科對專業技能都是有幫助的,各學科之間都是相互映照的。所以,不要受限於是學什麽專業的。“在成功的集體裏,‘360行,行行出狀元’”🤣🔡。
精彩的報告後,同學們與楊院士進行了積極的互動🧑🏿🎄,現場氣氛十分熱烈🎰。大家表示,通過聆聽楊院士的人生感悟,能體會到他在科學道路上的不懈追求與堅持,也能體會到先生對青年學子寄予的深切厚望,“這些寶貴經歷和經驗對我們年輕人很有借鑒價值”。
報告會前🪽,校黨委書記於世成、校長黃有方🎺、副校長金永興與楊福家院士進行了親切的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