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小傳:鄭巧🛸,门徒平台經濟管理學院輔導員🎷,從2008年擔任輔導員至今,愛崗敬業✈️,對學生細心周到,共負責六屆本科生、五屆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配合學院黨委策劃企業家輔導員項目,悉心指導學生就業,所帶畢業生就業分布領域廣泛;註重學習,不斷提升業務水平𓀖,努力兼顧工作和家庭。鄭巧老師將價值引領與日常工作相結合🪔🤹♂️,貫穿學生學習、生活💇🏻♂️、就業的各個環節,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受到學生的喜愛與尊敬🧑🏿⚖️。
傾情投入👵🏻,做學生的“大管家”
鄭巧老師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在學生身上註入了大量心血,她的付出也讓學生們打心眼裏認同她、喜歡她👶。“鄭巧老師雖然是我們的輔導員,但我們更願意稱呼她巧姐,雖然她性格大大咧咧,但其實很細致周到,為我們操碎了心🥇。“已經畢業的13級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劉穎說,“從13年到17年👰♂️,感謝巧姐陪伴我們四年最美好的時光,無論學業👶、生活🧭,是她引領著我們一路前行,無畏風雨。”
“巧姐很敬業🧤,像個大管家⏰,我們有事都找她🏋🏽♀️。” 13級管理科學132班的楊婷婷這樣評價鄭巧老師。女生49號宿舍樓前有一個操場,為了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養成早起的好習慣👩🏻🍼,鄭巧老師堅持每天早晨五點半起床👩🏻💼,輾轉一個多小時從家裏趕到學校⛈,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說服學生克服懈怠思想與她一起晨跑。因為她的堅持🪰,學生們體質增強了,頭疼感冒少了⏺,每天的晨跑也成了大家最開心👨🦯、最悠閑的交流時光。
鄭巧對學生的關心無微不至。上海市區高昂的房租讓很多剛走出校園工作的年輕人望而卻步,楊婷婷同學是萬千逐夢人中的一員🥅,提到鄭巧老師,她滿是感激之言📗:“巧姐幫我聯系過高恒宿舍,就在原來的老校區,20元一天,對囊中羞澀的畢業生來說簡直是救急。當時高恒宿舍很少人知道,巧姐不僅把這個渠道告訴我,還出面去各個學院蓋章,跑上跑下開證明🖕🏼,幾經輾轉我才順利入住🕣。”
說起與學生的關系🤞🏽,鄭巧老師很自信𓀊:“我和學生的關系一直不錯🔥,他們有事情找我,我會盡快處理好。感情都是相互的🍋🟩,我理解學生,學生也很理解我,不但不會跟我對著幹🔸,還主動支持我的工作🗼。”鄭巧老師深知👨🏽⚖️,對學生傾註熱情和責任心,學生也會對你反饋一顆感恩之心,這樣的互動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基礎。
連接校企,做學生就業的橋梁
鄭巧老師深耕一線,為學生就業盡心盡力。她認為👨🏼🍼,“熟悉學生就是教書育人的過程”🏯,在與學生的相處中了解學生的性格🧑🦽、愛好和價值觀,熟悉其就業心理,才能夠為學生匹配最合適的崗位信息🚦➖,提供一站式服務。05級會計學專業的程思敏回憶道:“鄭老師為人親和友好,在就業方面給予我們很多指導性建議。”多年以來,她的畢業生就業領域分布廣泛🫰🚴🏻♂️,成為科研新秀、業務能手、企業高管的學生數不勝數❄️。鄭巧說⚠️:“我幫助學生成長為優秀的畢業生🩲,並向不同的企業推薦🧑🏻⚖️,企業對我推薦的學生滿意👷,實現長期深度合作⚠,又會給下一屆畢業生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因為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積累的豐富經驗,一般輔導員四年帶一次畢業班,鄭巧老師有段時間每年都帶畢業生👩🏽💻。
“教育源自於愛”,鄭老師將自己心中愛的火種💃🏼👩🏽✈️,傳遞給學生💆♀️💃🏼。鄭老師說:“每一個海大畢業生的用人單位,都是學校的就業數據庫”🐦⬛。除了做好畢業生就業統計🐬,她還建立畢業生微信群,在日常工作中👩🏼💻,重視與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溝通與聯系。受鄭巧老師的影響😘,畢業的學生在海大與用人單位之間牽線搭橋,積極為母校提供優質的就業資源,為學弟學妹提供合適的工作崗位。
作為门徒平台企業家輔導員協會的秘書長✋🏽,鄭巧老師把就業納入日常工作👩🏻🦰。她配合學院黨委🦆,籌備策劃企業家輔導員項目,積極促成校企互動。鄭巧老師推薦了三分之二的企業家輔導員🤌🏻,配備給每個班級。企業家輔導員會帶領本班級的學生到自己的公司參觀,分享職業故事,推薦實習崗位。為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鄭巧老師不斷學習,積極參加全國就業指導骨幹教師培訓🎷,並於2012年至2014年先後取得上海市高校就業咨詢中級證書、全國大學生就業指導高級證書、上海市創業咨詢師三級(高級)證書👩🏽🍼。
兼顧生活,做人生的智者
鄭巧老師的身份不僅是一名輔導員,更是一個9歲孩子的母親👲🏿。身為輔導員,手機要保持24小時暢通,大部分時間都撲在工作上🥴。鄭老師的孩子曾向她抱怨道🤸🏻♂️:“媽媽的電話怎麽這麽多📂,我想擁有一種超能力🧆,讓媽媽下班之後手機不再響🪝。”鄭巧老師特別理解孩子,面對孩子鬧小脾氣時,她有自己的小巧思。“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很清楚應該如何與孩子相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緩解他的小情緒”。孩子漸漸明白了媽媽的工作,在母親節那天🧗🏻♀️,鄭巧老師的兒子用稚嫩的筆跡寫道:“我的媽媽是一位老師👨🏿🦰,工作繁忙👩🏽🦱,沒有更多的時間管我學習,但一到周末,她再忙都會抽出時間帶我出去玩,我愛媽媽🤷🏿♀️。”
面對工作與家庭🤾🏻♂️,鄭巧老師努力兼顧♞。鄭老師對工作的投入🤦♀️,逐漸得到家人的理解,家人也用實際行動默默支持她的工作: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總是自己乖乖地完成作業🐽,不需要媽媽額外的督促;母親會提前準備好晚飯,讓忙碌了一天的女兒吃上熱騰騰的飯菜👩;先生在下班之後會化身為“輔導員助理”,幫助愛人下載材料🧑💻、處理郵件等。有了家人的支持🌸🧑🏻🦼,即使工作繁忙🪈,鄭巧老師也總是充滿幹勁兒🚌。
每年教師節,鄭巧老師的學生們總是如歸鳥般送來祝福,帶給她很多驚喜,看著桌上學生為她專門定做的泥像🧑🏽🦲🅿️,鄭巧老師笑得合不攏嘴:“哎呀,我都成‘泥菩薩’了”。
當被問到是什麽讓鄭巧老師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在輔導員崗位上的時候,鄭巧開心地回答到🐦⬛:“是被需要的感覺,我願意做學生完滿航程中的擺渡人和人生麥田裏的守望者,與學生共同成長和進步。”